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康濯

康濯

关键词:康濯,湘阴人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湘阴在线
  • 电 话:0730-2306126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414600.com
  • 感谢 xiangyi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055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 康濯,原名毛季常,曾用笔名水生、敏丁、沙里。1920年2月诞生在县城马王勘。在县立一高小读书时,曾为《小朋友》杂志写稿。中学时期,参加省立长沙高中的“文学研究会”。经常在校办刊物和《通俗报》上发表洋溢爱国主义激情的诗歌、散文和小说。
  1935年冬,是“长高”(省一中前身)响应“一二·九”学生运动示威游行组织者之一。从此,开始得到中共地下组织的教育和培养。1937年策动《湘阴民报》增办“文艺副刊”,率先发表散文《故乡琐记》,并经常在中共地下组织主办的《观察日报》上发表宣传抗日的文章。
  1938年8月,历艰闯险抵延安,就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第一期,同年1 1月加人中国共产党。结业后为该院文学研究生,任八路军一二o师随军记者、358旅宣传干事、“路社”文艺团体副主任、文化界抗日联合会“宣传部长”、“晋察冀边区抗日联合会”秘书长。编辑过《文化导报》、《工人日报》、《时代青年》。常深入阜平、平山等地农村参参加减租、反霸、土改等运动,写了《腊梅花》、《灾难的明天》、《抽地》等反映边区人民抗日斗争的短篇小说。抗日胜利后,仍在晋察冀边区工作,主编《工人日报》、《时代青年》,兼区委副书记、土改工作队和青年团乡负责人。公务虽繁,坚持创作,写有《初春》、《春种秋收》、(工人张飞虎》、《明暗约》等短篇小说。尤以歌颂农村妇女反封建争自由的《我的两家房东》、反映恢复生产中复杂阶级斗争的《黑石坡煤空窑演义》等长篇小说,具有广泛的影响,郭沫若誉之为“可以说已达到完善的地步”。
  ,948年在中共陕卡甘宁边区中央局宣传部编辑《人民文艺丛书》和《华北文艺》工TF。1949年在北京参与筹办全国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;任全国文联文学研究员、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员。写了《我在乡下》、《买牛记》、《第一个新年》、《前进》、《正月新春》等短篇小说。1950年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秘书长,1954年任《文艺报》常务编委、中共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、党组成员、创作委员会主任。其间写过一些理论文章,均收入其《创作漫步》论文集中。
  1958年调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、党组成员。1962年调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。在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受到严重迫害,从此病痛缠身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复职。1979年任省文联主席,参加全国第四次文代会,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、中国作家协会理事。他战胜病磨,进发出更强烈的创作热情,写出反映民族性格与社会现实的《洞庭湖神话》、《十年一聚》;描述农村斗争肘长篇.小绕《水滴石穿》、《东方红》,短篇小说《冬天里的早晨》、《公社秧苗》、《代理支书》等。1984年兼任《中篇小说选编》顾问、优秀中篇小说评委主任,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和培养文化新人,作出了贡献。
  1987年调北京,主持中国作协创联部工作。他50余年创作生涯,写有33部作品计300余万字。部分作品被先后译成日、英、法、俄等外文版,尤以《水滴石穿》在国外产生深远的影响。1991年1月康濯在北京病逝,党和国家领导人、首都文艺界名人聂荣臻、姚依林、李瑞环、丁关根、宋任穷、王首道、王任重及巴金、冰心、艾青、张光年等200余人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