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湘阴小学教育

湘阴小学教育

关键词:小学,历史,教育,湘阴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湘阴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414600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3821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 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改仰高书院为高等小学堂,开县内创办新学之先河,学制4年,设经学、国文、修身、算学、历史、地理、博物、英文、图画、体操、音乐等课程,师生全是男性。宣统元年(1909)以县城“考棚”为校址,创立县初等小学堂。同年沙田垸刘潜亮(留日学生)首创私立刘氏天禄小学。至宣统三年,全县共办小学堂23所,学生755人。
  民国元年(1912),根据教育部规定学堂改称学校,小学允许男女同校,并废止读经,学制7年(初小4年,高小3年),内共办小学32所,学生1297人。同年,创办女子职业学校。民国5年,成立劝学所,设所长与3名劝学员管理教育。劝学所人员深入各乡提划无益公产为校产,学校进一步巩固。翌年全省视察教育事业,湘阴名列甲等。此后,学校进一步发展,至民国13年,小学增加到531所,其中私立学校191所。私立学校中有民国10年天主教神甫主持在城关福寿街创办的博爱小学,后改名养俊小学(该校办至1950年)。民国14年,水、旱、虫灾严重。多数学校停办。民国17.18年受灾学校全部恢复,并有较大发展。其中民国17年,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湘阴分会以县城福音堂为校址创办求知小学,学生60人(民国28年该校被日机炸毁停办)。民国18年底,县内有高小15所,初小875所,学生22325人。至民国24年,因灾害频仍,百业萧条,小学减至372所。此后几年逐步恢复。至民国29年,奉令实施国民教育,改高小为乡(镇)中心国民学校,初小为保国民学校。学制为四二分段(初小4年,高小2年)。初小设国语、常识、算术、音乐、体育、美术等6科,高小加公民、历史、地理、自然(不开常识课)4科。民国32年,有乡镇中心国民学校30所,保国民学校703所,私立初小219所,在校高小生2364人,初小生51240人。民国33年,日军侵占湘阴,除偏僻山区小学仍坚持教学外,大部分学校被毁而停课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学校先后恢复。至民国37年底,有高小47所,初小1044所(其牛中私立高小16所,初小278所),在校学生4.3万人。
  1 949年8月,湘阴县人民政府接管小学991所(含私立小学1 79所),在校学生11804人,IO月份全部开学。1950年,贯彻“维持改造旧教育,建设新教育”的方针,坚持“教育向工农开门”的办学指导思想,初步调整学校布局,改中心国民学校为完全小学,保国民学校为初小,调整后有小学1023所,学生增加到42999人。
  1951~1952年,经过土地改革,完成学校普查工作。85万人口中有初小1102所,高小45所。鉴于小学发展不平衡,西乡6个区只有8所高小,适当调整了学校布局。1952年底小学生50601人,占总人口的5.95 %。初小师生比例为1:29.5,完小师生比例为1:1 8。当年学习苏联教学经验,试行小学五年一贯制,改进教学加法,推行5级分制,明确教学为学校的中心任务。1953年,贯彻中央“整顿巩固,重点发展圣,提高质量,稳步前进”的方针,成立以县长高臣唐为主任的县整顿改进小学教育委皂员会,由县派出工作组由点到面,分期分批对小学进行整顿,改进教学,合班并教,充实学孝额,改私立为公立,改春季始业为秋季始业,改五年一贯制为四二分段制。1954年全面完成整顿工作。这一时期,初小开语文、算术、政治常识、体育、图画、手工劳动课,开自然、地理、历史课。同年8月,第14、16、17区溃垸成灾,所辖完小和203所锄小停学半年年。1955年上期,全县有小学708所(其中完小55所),在校学生64797人,  学龄儿童入学率为56070。同年下学期在“自愿、自筹、自管”的原则下建民办小学21所,学生790人。翌年民办小学发展到130所,学生4311人。1957年公办、民办小学780所,学生84625入,学龄儿童入学率上升到64.9 %。
  1958年,教育兴起“大跃进”,小学增至1147所,在校学生12.478万人,比上年增加53 %,其中民办小学增至401所,学生26669人,比上年增长5.4倍。这年,学龄儿童学率为86.9 %,但人平校舍面积由上年的2.5平方米降至1.3平方米米,小学文化程度的教师由上年的90人增加到669人。在小学中推行所谓“生活集体化、行动军事化”,小学生集中餐宿,强调师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,打乱了以教学为主的学校秩序。1960年号召教师向“双高课”(高速度、高质量)进军,提倡学生写万字作文,指定城北学校为识字教学改革试点。低年级班16节语文课教了1060个生字、新词,相当于过主去2年的教学量。这年在考察小学中发现:新泉公社一小学数学考试人平9分,汨罗公社一完小一年级36人有27人数学0分。196 1年贯彻“整顿、巩固、充实、提高”的方针,将164所完全小学中的20所改为半日制,精简不称职的教师719人,动员16岁以上的超龄学生6664人,应届毕业生1.36万人回队参加农业生产。1964年开办1 67所耕读小学,使缺乏劳力、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户子女有机会入学。在教学上强调“双基”(基础知识、基本技能)教学,并以城北、白水两完小为重点,摸索教改经验。1965年,公办、民办小学1296所,学生13.2万人,入学率上升至99%。
  1966年,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,大部分师生投身“造反”、“串联”行列,教学工作瘫痪。第二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布“复课闹革命”的通知,学校先后复课。1968年,县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组织760名工人、贫下中农组成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,进驻学校。这一时期,“大批判”、“清理阶级队伍”等政治运动代替课堂教学。翌年,又将公办小学下放到生产大队,由贫下中农管理。1970年贯彻湖南省教育厅颁发的五年制小学教等学计划,采用“文革新教材”,废除考试制度,学校教学工作松弛。1972年恢复考试制度,开始重视文化知识教学,翌年又被视为“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”,横加批判,继而大兴“开门办学”、“学工、学农、学军”之风,文化科学知识再度被轻视。
  1977—1979年3年的拨乱反正,使教学工作逐步走上正轨。1980年贯彻《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》后,学龄儿童入学率、巩固率虽在95%以上,但合格率仅占20%。1981年湘阴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《关于加强小学基础教育的决议》,动员群众集资办学,改善办学条件,鼓励教师改进教学。1984年全省小学会考,湘阴五年级学生14326人参加考试,人平语文83.91分,数学80.73分,双科合格率人数为91.9 %,名列前茅。同年12月,岳阳行署组织普及初等教育验收团来湘阴实地验收,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.6%,在校学生巩固率99.7%,毕业学生合格率92%,13~15周岁少年普及率98.1 %;3489名小学专任教师胜任的占41.350/%,基本胜任的44.35070,全县小学基本实现“一无两有”(学校无危房,班班有教室,学生人人有课桌凳),部分已实现“一无多有”,各乡镇均办起了中心小学。验收认定:“湘阴为普及初等教育县”,行署颁发了合格证书。1985年全县小学433所,学生82191人,县的重点小学2所。
附:湘阴县城关镇城北学校简介
  城北学校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原名“湘阴县立高等小学堂”,民国21年(1932)改名“县立一高”,民国29年改为“中心镇国民学校”,1950年定为“湘阴县第一完全小学”,1959年改今名。校址由仰高书院旧址迁至八甲文昌阁,再迁城内武庙,抗日战争胜利后迁药王庙今址。现学校占地18亩,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,有4层、6层教学大楼、6层教工宿舍、礼堂、幼儿园各1栋,会议室、电教室、仪器室俱全,有成套电化教学设施与近万册图书。1985年在校学生1625人,设25个小学班,3个学前班,81名教师中,中师以上文化者55人,是全县规模最大、设备最好的完全小字。
  1956年,被定为全省语文教学重点学校,1959年定为省、地、县小学教育重点校,1979年省、市调整整重点学校布局后,重新确定为县级重点小学。70~80年代,省、地(市)、县教育行政部门在此举行教研课、观摩课、示范课1 74堂,现场总结推广其教学经验。教师先后撰写教学论文57篇,其中8篇获奖作品在省以上报刊发表。在政治思想教育、电化教学、青少年科普教育等方面,获奖52次,其中国家级2次、省、市级16次,县级34次。副校长彭新煌、教师吴惠英、熊惠特的数学、  自然电教课教案在全国《电化教育》杂志上发表,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。该校自制的电教灯片分别在江西、四川举的全国电教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。团队工作多次获得荣誉。1979~1985年7次被评为先进集体,其中1983年被评为国家级先进集体,大队辅导员杨学锋被授予全国优秀辅导员奖章。80年代以来,有70名学生的作文、书画作品曾分别获省与国家级奖,其中三年级学生陈开、四年级学生曹丹丹的书法获国家级儿童书法一等奖,五年级学生伏亮创作的倀练》与《快乐的春节》分别在美国、  日本主办的国际儿童画展中展出。
  濠河镇金星中心小学简介
  金星中心小学创办于民国28年(1939).,原名仁和乡第十二保国民小学,1950年改名丁家山小学,曾为县的复式教学重点学校,1984年被定为县的农村重点小学。校园面积12亩,有教学楼、教工宿舍各1栋,图书、电教、仪器、实验室各1间,电化教学、文体设备能适应教学需要。1 985年在校学生320人,教职员1 8人,其中大专毕业者2人,中师10人,高中6人。教师李自力撰写的《农村整体教育改革模式探讨》获省级甲等奖,曾在湖北召开的全国整体教育改革协作会上推广交流。学生参加市的会考,合格率达95070,优秀率为80070。学生张利民、刘美军、伍利平分别获省首届作文竞赛甲等奖和科技论文甲等奖。该校1984年被评为县的普及初等教育先进单位,获“文明学校”光荣称号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